English

常熟农村评文明户办市民学校建艺术团

1998-11-15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
文明村镇先进典型

常熟农村评文明户办市民学校建艺术团

记者郑晋鸣

本报讯(记者郑晋鸣)一提到农村,人们常常会想到污水横流、垃圾遍地的景象,然而,记者近日在江苏省常熟市的乡村中却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情形,农家房前屋后没有乱堆乱放的垃圾,河塘水面上没有漂浮物,街市两旁绿地如茵。这一切都是常熟市开展农村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带来的新风貌。

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开放地区,是著名的“鱼米之乡”。过去,这里曾经因京剧《沙家浜》而闻名全国,如今这里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国“十大财神县”的桂冠。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,常熟人深深感到,仅有物质的丰收是不够的,由此,常熟市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,加快了乡村城镇化、城镇一体化的步伐,改造环境,也改造人,以人为本,逐步扭转农村的不良风气,养成农民文明的生活习惯,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、现代企业员工的转变。

倡新风,农民唱“主角”。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,常熟人搞精神文明建设,靠的不是行政命令,而是教育,他们创办了全省第一所文明市民学校——枫泾文明市民学校,扎扎实实地开展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教育。现在,已经有20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遍布各地。如今,何市镇春娃艺术团、谢桥农民画、白茆山歌、枫泾火花、虞山镇老妈妈演出队、西泾岸京剧兴趣演唱组等特色文化队伍活跃于乡村各处。

早在1987年,张桥镇谢家塘等村就率先开展了评比农村“文明户”的活动。评比的主要内容是“十个没有,十个自觉做到”,其中包括:没有抛荒地,自觉完成国家粮食收购任务;没有违法犯罪行为,自觉遵纪守法;没有不卫生习惯,自觉搞好个人、家庭、环境卫生等。这项活动,每季一对照、半年一评比,结果公开,有升有降。从这起步,评选“文明职工”、“人民公仆”、“精神文明建设标兵”、“当代阿庆嫂”等活动相继展开。一个文明示范村,一个文明示范工厂,一条文明示范路,一个文明示范商场,一个文明示范学校,典型示范,影响一片。

我们在常熟市的莫城镇和甸村看到,一幢幢风格新颖的农家小楼鳞次栉比,一座座整洁壮观的现代化企业遍布四野,一条条大路伸向远方,各家各户都装上了有线电视。这里的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,白天在厂里上班,晚上上夜校、举办家庭特色文化活动,都是忙忙碌碌,没有空闲。我们走进一户农家大门,主人姓许,攀谈起来,才发现他不仅礼貌热情,而且了解不少天下大事,更让我们吃惊的是,他家里的计算机竟然上了因特网。他说:“要想发财,首先要有文化、有头脑,办事有章程。要不,别人就不愿和你打交道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